時間:2024-11-08來源:湖北日報作者: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
“農村天地廣闊,農業大有可為。”
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咸寧市嘉魚縣,考察潘家灣鎮十里蔬菜長廊,詳細詢問蔬菜品種、種植技術、銷售等情況,勉勵當地干部群眾走科技之路、質量之路、品牌之路,把蔬菜種植這個富民產業進一步做好,讓更多群眾增收致富。
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也是做好“三農”工作的切入點。從柞水木耳到大同云州有機黃花,從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到寧夏葡萄酒產業,從紅彤彤的花牛蘋果到綠油油的嘉魚蔬菜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時,一次次為特色產業謀思路,為農民致富找門路,為鄉村振興找出路。
我國擁有上萬年農業發展史,幅員遼闊的土地上,因地理空間、土壤特性、氣候條件的不同,各地培育出品類繁多的瓜果蔬菜、畜禽水產,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。過去,農民在炎炎烈日下插秧苗、種豆子,搶在下雨前收稻子、摘棉花,干完這塊田,還有那塊地。如今,不少地方小田并大田,機械化耕田、播種、收割已是常態,一臺農機一個小時就能干一家人好幾天的活兒,許多傳統農作物被制作成附加值高的品牌商品。
從高標準農田建設,到農業運作機械化,再到電商助農興起,耕地面貌、生產條件、銷售渠道的極大改善,為“從事農業也可以致富”提供了無限可能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底,建設全國優勢特色鄉村產業集群已累計達180個,全產業鏈產值超4.6萬億元,輻射帶動1000多萬戶農民。從東北平原到黃土高原,從江南水鄉到天府之國,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依托特色資源,拓展農業多種功能、挖掘鄉村多元價值,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,在各展其長中探索走出適合自己的鄉村振興之路。大有可為的農業,在希望的田野上“拔節生長”,正在成長為大有作為的事業。
從“大有可為”邁向“大有作為”,離不開科技的支撐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發展現代農業,建設農業強國,必須依靠科技進步,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。”過去,“面朝黃土背朝天,辛勤耕耘不歇肩”,農民的辛苦可見一斑。如今,擺脫高體力勞作方式,轉向科技化、機械化、先進化的新型生產模式,可以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,推動農業向規模化、集約化、標準化方向發展。發展科技智慧農業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,要向科技要產量、要效益、要競爭力,以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。
從“大有可為”邁向“大有作為”,關鍵是要鼓起老百姓的口袋。2020年全國兩會“下團組”時,總書記講了一個“金扁擔”的故事。當年,鄉親們談起在吃飽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時說,將來上山干活就挑著金扁擔。總書記說:“‘金扁擔’,我把它理解為農業現代化。”廣大農民是產業興旺的主體,任何時候都要尊重農民發展意愿、尊重農村發展實際,完善聯農帶農機制,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,讓一根根“金扁擔”挑起鄉親們的幸福生活。
湖北自古享有“湖廣熟,天下足”的美譽,洪湖蓮藕、宜昌蜜桔、潛江龍蝦、隨州香菇、秭歸臍橙、房縣木耳、恩施玉露等,代表了魚米之鄉的物產豐饒。把大有可為的農業變成大有作為的事業,我們還要進一步向內挖掘資源潛力,向外開拓市場空間,通過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,做大做強農產品深加工產業、農業觀光旅游等產業,從而實現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深度延伸,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。
地址: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690號武漢國際廣場8樓 電話:86-27-85714165 傳真:86-27-85714049 郵箱:wsgroup@wushang.com.cn 郵編:430022
版權所有 武商集團官網只有個人PC版,其它版本都不屬于武商官方版本 鄂ICP備2020020937號-3 鄂ICP證:B2-2005